火箭炮在二战风云2中属于后期核心火力支援单位,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超远射程和范围杀伤能力上。喀秋莎火箭炮作为代表性装备,对车辆单位的伤害可达自行火炮的4倍,且能覆盖舰船、建筑等多类目标,但需注意其防御脆弱性,部署时必须远离前线并配合保护单位。该武器采用模块化装填设计,战斗中需优先打击敌方高价值装甲集群或防御工事,通过集中火力快速削弱敌方战斗力。
火箭炮的战术运用需严格遵循仇恨机制与地形加成规则。喀秋莎会优先攻击远程单位,因此面对反叛军时需避免对射;森林地形能保留其攻击加成但无需像传统炮兵那样进入阵地,这大幅提升了机动性。在攻城阶段,火箭炮应与坦克形成前排吸引-后排输出的配合,保持120距离以上站位防止被炮塔锁定,同时利用侦察车提供视野以确保超视距打击效果。防守时则需依托三座炮塔构成交叉火力网,对密集敌军实施饱和攻击。
兵种配合方面,火箭炮必须与防空单位形成互补。龙卷风炮车是应对敌方轰炸机群的最佳选择,能有效弥补喀秋莎的防空短板。步兵单位可承担视野开拓和吸引火力的职责,而歼击车则负责清除威胁火箭炮的装甲目标。火箭炮对建筑伤害显著但不宜单独用于攻城,需搭配专业攻城车才能高效摧毁防御工事。
后期资源调配直接影响火箭炮的持续作战能力。军团城市建成后应优先升级二级兵工厂生产喀秋莎,同时保持油井和橡胶厂的高效运转以保障弹药供给。战场重建阶段需按炮塔→空军基地→补给品厂→高产资源的顺序恢复设施,将火箭炮部队集中部署在资源运输枢纽周边。当遭遇敌方突袭时,可利用策略卡短暂提升移速实现快速转移。
火箭炮的操作精髓在于把握火力节奏与战场态势的平衡。每次齐射后需立即调整位置防止被反击,面对机动部队时应预判行进路线实施拦截射击。海陆联合作战时,岸基火箭炮的超远射程可对舰船造成致命打击,但需注意舰载机的反制。最终胜负往往取决于能否在关键战役中充分发挥火箭炮的火力密度优势,这要求指挥官具备精准的时机判断和空间控制能力。